想自信推薦自己,卻被當成「職場假貨」…自我行銷和謙遜之間如何拿捏?
文:《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作者 矽谷阿雅
我很少談「過度行銷」自己這個話題,因為我認識的亞洲讀者通常都是不擅於行銷自己,有實力、有潛力,但缺乏對產業的認知和自信,但我偶爾也會遇到過度行銷的「假貨」,反而讓錯失大好機會的讀者,我來分享一下他們的特點,你得看看自己是不是不小心當了「假貨」!
日前,有個在美國唸書讀者請我幫忙推薦工作,我沒時間跟他深談,但看了一下他的履歷,在某個產業有些經驗,我想起我在該產業有個好友是業界大老,我幫他聯繫了朋友,朋友說願意跟他聊聊。朋友在業界是第一把交椅,我心想:「要是這讀者能跟他貼身學點東西,不僅能立刻進入美國該產業,以後出去在業界根本是貼金!」我跟讀者說:「你的目的是進去學習,我跟朋友說了,他有興趣收你當實習生,因為你還沒畢業。」
他面試的前一天,我特地約了朋友出來吃飯敘舊,我們在一家韓國烤肉點了牛小排,一邊喝著麥茶,我一邊跟朋友推銷了一下,很多台灣讀者對他的領域都很有興趣而且有經驗,而且台灣讀者謙遜又肯學!面試前,我在粉專聊天室給了讀者了一些提點。
隔天,我興奮地問朋友「怎麼樣?聊得還好嗎?」我又期待又得意,心想:「又促成了一件好事!」我朋友尷尬地說:「恩,這個人過度行銷自己,我決定不收他。」朋友說,讀者開門見山就吹捧了自己,但我朋友是領域專家,問了兩個問題,朋友就發現讀者的經驗跟自介天差地遠。我朋友說,其實要是讀者什麼都不會,他也會收讀者,但因為讀者一開始就吹捧過度,當我朋友發現讀者根本都不會的時候,覺得很失望,也覺得有些生氣,因為浪費了彼此的時間在談完全不同等級能做的事情,當下決定不收。
什麼時候容易被感染「假貨病」?
假貨病最常被感染的時間點,就是當你稍微懂了一些東西,但不是很懂。當產品經理聽到了最小可行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是矽谷產品經理的必懂知識;當硬體專案經理想轉軟體專案經理,聽說敏捷導師(scrum master)是很多候選人有的背景;剛到美國唸書的時候,聽到老師講各種專有名詞的時候;當你在幾次講座聽到「成長駭客」很紅的時候;當你是軟體工程師,發現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很酷的時候;當你剛開始創業,開始有一些客戶,準備做公司估值募資的時候。
假貨病什麼時候容易發作?最常見就是當你追求某個機會,發現你的背景不受青睞的時候。像是當行銷人發現科技公司的行銷缺都是「產品行銷經理」的時候,又怎麼投都不上的時候;硬體專案經理想轉軟體專案經理發現人家覺得自己沒有軟體經驗的時候;留學唸碩士找不到暑期實習的時候;新創還沒有很多業務,剛開始募資的時候。
這時候,你想起之前有學到一些東西,像是「增加估值可以減少給出去的股份」、「管理企業重要的一環就是管理營收P&L(Profit & Loss)」、「產品行銷負責產品上市」、「成長駭客是行銷的一種方式」、「科技公司像是臉書很成功就是因為有Network Effect」、「如果真的沒有經驗,履歷上可以寫社團經驗」等等。雖然好像似懂非懂,但反正就先把職缺說明和聽過的關鍵字全部塞到履歷上,面試的時候拿出來再說?!
如何「確診」自己自己有沒有「假貨病」?
最糟的「確診」時機就是在你面試的時候,那就好比你已經發燒兩週、呼吸困難,才被架上救護車到醫院才要驗COVID-19病毒。最佳的「確診」時機是症狀還不嚴重,還可以治療的時機,這通常是在面試前、跟業界人士聊天的時候。
你覺得我適合…嗎?
比如說,你想行銷自己是「電商產業的策略經理」,那你可以先找有產業裡的人先聊一下,問他們覺得自己的背景如果想做這樣的工作有沒有機會,缺什麼?問他們這樣職位的人背景和專長是什麼。你可能會發現,大部分策略經理、策略師的背景是管理顧問公司的人,擅長閱讀研究報告,抽絲剝繭,化繁為簡,非常善於做簡報,還有一些人有財務背景,因為很多策略經理的策略推薦可能牽扯併購。
再舉一個例子,管理營收P&L(Profit & Loss)這個技能,通常是是總經理的工作,就算不是一個公司的頭,也至少是一個區域或產品線的業務大頭,因此,如果你是個只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行銷經理,說自己主要技能是營收P&L(Profit & Loss),恐怕會引來質問。
我曾經遇過一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畢業生,他的履歷上寫著「財務副總,加州大學」仔細問,他在學校的一個社團當財務副總,其實他過去的工作經驗是冷氣公司的產品經理,畢業想找的是軟硬體的產品經理。你想想,要是想找財務副總的獵頭真的找上他,結果會怎麼樣?
你覺得我的背景什麼比較有機會?
接下來你可以問他們,你的背景比較適合什麼公司和職位。比如說,你可能在鋼鐵公司做過業務,在美國唸了MBA,特別專注在分析工具上,有個定價分析的實習,雖然你產品管理、定價、行銷、物流都覺得自己可以做,但聽起來似乎為業務做定價分析師是其中最合理的職務。
再舉一個例子,很多只有兩三年行銷經驗的讀者,履歷上十項全能,業務、社群媒體行銷、SEO、買關鍵字、品牌策略師、產品管理、物流、電商,但我一問,每樣東西都是「開會有聽過」等級的經驗。其實每個招募經理都年輕過,你沒有經驗真的沒關係,我們期待的不是你樣樣精通,而是在你這個階段,你有某的程度的實力。比如說,你在行銷兩三年,在美國,我期待你對兩三個通路有涉略,其中稍微專精至少一個。你可以說:「我才畢業兩年,經驗不是很多,但是關鍵字廣告是我的強項,我幫這家服裝公司增加百分之五十的業績。但我對行銷上很多其他通路都有學過,也很願意在貴公司實際操作學習。」
什麼時候要行銷?什麼時候要謙遜?
當你依據自己的背景整理好自己有經驗又有興趣的領域,像是上面的例子,你知道自己雖然不算精通,但你當傳統產業的定價分析師有競爭力。當你面試類似工作的時候,放馬過來!「我在傳統產業當過業務,我知道價格的重要;我在MBA學會的統計軟體像是R等,我很會做預測分析;我實習的時候在科技公司做定價分析,有實務經驗!」
但當你在netwoking跟人家聊天建議人脈的時候,你要的是對方喜歡你,覺得你有一點經驗、推薦你不會給他們找麻煩。還有你找實習等學習機會的經驗時,對方期待你能幫上一點忙,但對你期待有限,而且你也還不知道對方需要什麼樣的實習生,與其推銷,不如先了解對方背景和需求。
還有,關公面前不要耍大刀,已經跟你說他是個大咖,就可以不用再假了吧!
這些地雷不要踩
幾個我常見,容易引起質疑的地方:
- 把社團經驗放在領英上當工作經驗。例如,寫是「某某學校行銷副總」,其實是個社團幹部。
- 推銷自己某個職稱,但從來沒做過相關的工作。例如,我是「軟體產品經理」,但沒做過軟體,也沒做過產品經理。
- 推銷自己十八般武藝都會,但其實沒有一個會。除非工作多年管理職,否則建議推銷兩三個,其中一個專精,這樣就好。
- 領英上首要技能寫「領導能力」但只有一兩年經驗也沒帶過人。五年以下經驗的人建議都在技能上放硬實力,像是財務分析、關鍵字廣告、Java程式語言、R統計軟體、app用戶體驗設計。
- 推銷自己某個職稱,但其實不清楚職務內容。例如,想找「產品行銷經理」,但不知道通常是負責軟體產品首次上市某個國家的產品定位,像是「谷歌相片在這個國家的主要賣點是…,跟…相容,不是競爭對手。」;誤以為是用行銷活動推銷產品,像是「做一個公關活動,跟大家說我們公司新的飲料上市了!」
你這階段 會這些很棒了 不用裝別的
整體來說,我還是鼓勵大家充滿自信,但大家也要記得,每個人在不同階段都有被期待會的東西。如果你是兩三年經驗的新鮮人,學一兩樣領域很正常,誠實面對自己,透過多跟產業人聊天,了解自己可以發展的領域。別讓假貨症頭壞了機會到手!
書摘選自:矽谷阿雅《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 📒
博客來購書全球直送+電子書立刻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9120
一個蘋果日報的小記者,怎麼變成矽谷產品長、行銷長?
一個文組的七年級女生,怎麼跨領域到高科技公司帶領工程、數據等團隊?
沒有身份、沒有背景、在台灣長大的阿雅,用她的故事告訴我們,她做得到,你也可以!只要你懂得方法,勇敢顛覆!
忠於自己的興趣、敞開心胸嘗試、有機會就把握、遇到不會就學習!面對這個沒有人經歷過、沒有人能預測的年代,對現況不滿意?對未來迷惘?不知道如何做選擇?別怕!我們就像是一群「慌世代」的拓荒者,而拓荒者的未來,就是靠自己創造!假如你不反骨,怎麼可能顛覆?
在美國工作十幾年,阿雅用她收穫的視野、經歷、專業,在書中具體教讀者怎麼突破困境、顛覆規則。常常我們以為無路可走,有可能是因為害怕,也可能是因為一無所知……別擔心!本書詳述阿雅自己創造職位、創造機會、創造自我條件,進而創造出自己夢想的動人經歷,你將從中獲得無限的激勵與力量,跟阿雅一起成為職場不死鳥!
作者/鄭雅慈(矽谷阿雅)Anya Cheng
台灣人,現居美國矽谷。原為台灣蘋果日報記者,毅然辭掉工作赴美讀書,一路到矽谷科技公司擔任電子商務app產品長。榮獲十多項美國數位大獎、美國Min雜誌年度最佳行銷人獎提名、Girls in Tech 40歲以下女性科技精英榜、台灣十大傑出青年提名。
阿雅在美國的十幾年工作經驗,讓她有了很多新的視野,經常在臉書「矽谷阿雅」粉專分享在美國的職涯故事、海外求職秘訣、矽谷最新產品管理與行銷知識。在美國西北大學、聖荷西州立大學、喬治亞大學擔任客座講師,受邀在成長行銷座談會、數位分析座談會、手機創新座談會、矽谷頂級新創加速器Plug & Play等美國大型座談會演講,也擔任人工智慧新創公司顧問。在TEDx Talk主講【慌世代-拓荒世代】,吸引台灣各大媒體驚艷報導,並在全台超過20間大專院校與企業巡迴演講。
芝加哥大學企管碩士(University of Chicago)、西北大學整合行銷傳播碩士(Northwestern University)、政治大學學士。
│工作經歷│
美國──
現籌備新創中
臉書 電子商務產品經理、科技與創新產品行銷資深經理
eBay 手機拍賣新興市場產品長
麥當勞 全球電商資深總監
目標百貨(Target Corporation,美國第二大零售集團)平板電腦電商產品長
希爾斯百貨(Sears Holdings,前美國第四大零售集團)手機電商產品經理、大數據行銷分析經理
凡斯媒體集團(Vance Publishing)數位產品經理、數位行銷品牌經理
台灣──
卓越公關不凡廣告 經理
蘋果日報 記者
⭐️\國內外聯合‧重量推薦/⭐️
林依晨/明星
劉軒/知名作家、心理學教育家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YouTuber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矽谷臉書工程師
工程師作家的轉行人生/矽谷知名部落客
江湖人稱S姐/台灣知名人資部落客
何則文/作家、職涯教練、人資主管
艾兒莎/知名作家
胡智為 Chih-Wei Hu/美國大聯盟棒球選手
翁琬柔/《身為國際新聞記者》作者
Mai Yu-chieh 麥玉潔/新聞主播
張太咪/《大英國小職員職場奮鬥記》作者
張瑋軒/女人迷創辦人暨執行長
黃大米/作家
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
蘇盈如/《2030轉職地圖》作者
王治真/福斯汽車集團亞洲未來創新中心高階經理
林偉克Weiko Lin/好萊塢名編劇導演/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
葉至誠/科技部駐舊金山科技組組長
周岐原/風傳媒主編
鄭國威/泛知科技公司知識長 鄭龜煮碗麵
Ariel Meyer/Lyft區域總經理/前eBay全球新興市場總經理
Brian Clark/泰國電信集團True數位長
Eric Cheung/Google矽谷總部電商成長駭客經理
James Huang/巨思文化創新長兼數位時代技術主編 數位時代
JR Lee/正能量YouTuber
Jenny Sun/YouTube矽谷總部產品經理
James Regan/Facebook矽谷總部科技專案經理
Sharon Chai/Uber矽谷總部全球行銷科技營運高階專案經理
Tom Collinger/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前整合行銷傳播學院副院長
Punit Kapoor/麥肯傳播集團印度區總經理
Zoher Karu/花旗銀行歐洲中東亞太非洲區數據長
Rayman Cheng/前希爾斯百貨副總 &現任Nakamichi USA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