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的時代過去了?
文圖/矽谷阿雅
矽谷圈內人最近開始談一個秘密 — 關於新創公司越來越難做,大公司越來越強的討論。
現代的科技AI AR VR IoT都要大公司才付得起
近幾年來,幾個科技越來越成熟:(1)大數據 (big data)與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應用像是人工智慧(AI)、 無人車,(2)虛擬實境(VR)的應用像是擴增實境(AR),(3)軟硬體的結合像是家庭機器人、智能家電、物聯網(IoT)。這些科技不僅需要大量資金、專業技術,就算做出來,沒有大公司的大數據,也很難有影響力。
不像十年前幾個工程師就可以寫網站
不像是十五年前,紅的是數位:做網站。八年前,紅的是智慧手機:做手機網站、應用程式。這些進入門檻都很低,幾個工程師,頂多加上設計師、產品經理團隊就可以讓產品上架。
矽谷孵化器的成功案例越來越少
上個月Tech Crunch分析,以矽谷最有名的新創孵化器公司Y Combinator為例,五年前,它以投資培養出Airbnb、Dropbox、Stripe自豪,但五年後的今天,該公司的成功案例還是這三家,沒什麼其他可以拿來說嘴。
大公司從舊產業挖角人才放在不同科技
我朋友在臉書當人力資源,她也說這幾年比較容易招人,尤其中小型電玩公司不像以前那麼容易拿到創投資金,臉書趁勢把該產業的人才招來以類似的技能改做擴增實境。過去,許多臉書員工離職多半是去抱著大筆鈔票的新創,近幾年這樣的情況也比較少。
你能在這個新趨勢扮演什麼角色?
我認為,說新創時代結束太誇張,矽谷還是會繼續有世界各國的人才湧進創業,不少在稱自己是「小矽谷」的城市,像是倫敦、西雅圖、德州奧斯汀、北卡羅萊納、上海、北京的圈內朋友都還是認為當地的新創很蓬勃。不過,大公司大數據更當道的趨勢值得繼續觀察,我們也都可以想想自己怎麼樣成為趨勢的一部份,畢竟這些新趨勢都是需要新人才的!
關於矽谷阿雅
「矽谷阿雅」 鄭雅慈Anya Cheng曾拿下人稱「數位奧斯卡獎」的Webby Award年度最佳App等11個美國數位大獎,曾擔任麥當勞全球數位產品資深總監、美國第二大零售集團Target百貨平板電腦產品長,現在則是知名電商eBay的行動拍賣新興市場部產品長,主管南非、墨西哥、新加坡等六國。除了數位產品領域,她還曾被提名美國年度最佳行銷人。
台灣土生土長的她從政大畢業後在蘋果日報擔任記者、在台灣的廣告公司工作。到美國西北大學取得整合行銷碩士後,一路在美國芝加哥及矽谷闖出名號。
追蹤臉書頁以獲得矽谷的新知及工作職缺https://m.facebook.com/AnyaChengSanFrancisco/